一个多月来,每到周末,都有万人次奔向梅列洋溪看菊花争奇斗艳。洋溪火了,陈昌铭更出名了。
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身体,很难让人想象,陈昌铭便是那“象牙塔”里的“护花使者”。虽为三明农科院花卉所所长,但他一天至少8小时泡在“花田”里。即使过年也要到“花田”护花,他说,“人可以放假,花不可以放假。”
近年来,他更是发挥科技特派员的职责,带领团队走出“象牙塔”,将三明农科院的优势资源下沉,奔向各个乡村搞示范、传技术、授本领,助花卉企业研发专利技术、培育新品种、申报科研项目,引领企业从生产型向科技型转变,让科研果实“生金”。
从零到全国有名
1987年,陈昌铭从三明农校毕业,便到三明农科院果树栽培研究室工作。
三明农科院始建于1961年8月,是农作物种苗选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2002年,三明农科院开始研究花卉,陈昌铭就是拓荒者之一。
经过10余年的积淀,2013年初,三明农科院成立花卉研究所,转向种苗标准化繁育、栽培生理研究以及花卉资源优良种质的创制与应用研究,由陈昌铭担任所长。同时,建立了海西农作物品种引种中心区域花卉引种圃、国家非洲菊种质资源库、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南方分中心。
目前,陈昌铭团队是全省花卉科研团队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中高级职称13人,硕士9人,博士2人。
近年来,陈昌铭团队新品迭出。去年,他们选育的“白马王子”“彩虹”“云芝”3个红掌品种,获得农业部认定的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这也是我市首次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花卉品种。目前,陈昌铭团队已承担省、市科研项目30余项,制定通过福建省地方标准2项,申请发明专利15项,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种50多个,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41个。
科技走出“象牙塔”
科技成果要从“象牙塔”走向广袤大地。2017年,陈昌铭被省科学技术厅聘为“省科技特派员”,更好地推动了三明农科院的科研成果转化。
花卉所下设红掌、非洲菊和白掌与兰科植物3个课题组。三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三明森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因此受益。陈昌铭帮助森彩公司申请三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杂交兰荷形梅瓣系新品种选育”、福建省星火计划项目“墨兰新品种‘兰阳牡丹’种苗快繁技术示范”,申请两个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就在不久前,森彩公司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授予“科技小院”称号。目前,森彩公司与陈昌铭团队合作研发选育了30多个兰花新品种。
同样受益的,还有花农。
蓟马虫害,是非洲菊的“天敌”。清流县嵩溪镇有2000多亩花田。然而,花农因为不懂蓟马虫的习性,盲目用药,防治效果差。一次下乡培训,陈昌铭揭开了奥秘:“这种虫白天躲在叶子下面,晚上才出来,傍晚喷药效果才好。”花农们恍然大悟,立马实行,防治效果大大提升。
陈昌铭还把获得福建花博会银奖的非洲菊“紫霞”带到清流县林畲乡,累计推广120多亩,花农的种植效益比起本地传统品种“紫衣”增产40%以上。迄今,已有10余个新品种在清流推广。
全所都是“科特派”
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明朗,市农科院鼓励科技人员奔赴基层一线,带着成果和技术领办、创办企业,把科研资源变成社会资产,实现自我提升。
2017年8月,花卉所的技术人员与入驻兴农谷的神州克劳沃公司合作成立了卉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技人员个人出资入股,占49%的股权;克劳沃负责日常运营和销售,占51%的股权。林发壮帮助其申请福建省星火计划项目“红掌新品种‘彩虹’示范与推广”并获立项,申请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优质白掌种苗繁育与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有了技术支撑,卉之源生产的白掌小盆栽品质受到业界好评。
位于沙县高砂镇阳溪村的三明市灵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受益企业之一。夏朝水指导公司栽培花卉,帮助其申请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后补助引导项目“非洲菊新品种的种苗繁育与示范推广”,参与省星火项目“非洲菊栽培中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技术开发”,帮助企业提升了科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