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兴国家兴,百姓富国家富。永安市槐南镇将乡村振兴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围绕“跨村联建”“一村一品”“内引外联”“抱团聚力”,走好自强、特色、创新、发展“四条路”,乡村振兴正驶上强村富民的发展快车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推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槐南镇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强优势、抓重点、补短板为抓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槐南镇党委书记罗光乾说。
产业振兴,脱贫致富两不误
7月14日,艳阳高照,洋尾村村民罗上生在甘蔗地里忙个不停。“过去我每天围绕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打转,现在土地流转起来,我可以放开手脚种植。”罗上生笑着说。
2018年4月,槐南镇严格按照“跨村联建”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农村区域化党建模式,成立西华片区党委,完善西华片区乡村治理体系,为发展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科特派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片区党委成立后,我们立刻对辖区农田进行整治。”西华片区党委书记罗联塍说。槐南镇有着肥沃的土地资源,甘蔗、莲子、百香果、油茶等农产品种类繁多,只可惜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连片的土地上各种农作物参差不齐,农户们各自为政,不成气候。槐南镇随即成立合作社,统一规划,盘活田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四个千亩示范园,即千亩花(荷花、菊花)、千亩果(百香果、特色瓜果)、千亩蔗、千亩油茶,推动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庆丰收——扛甘蔗比赛
不只是盘活土地,合作社还积极帮助当地贫困户。罗联塍介绍,每个合作社定向帮扶30名贫困户,每年给予不低于600元分红。在用工方面优先考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安排他们除草、喷药、收割等农事,每年能有2000元收入。
“有了片区党委扶持,我才有信心承包土地。”罗上生说。
2017年,槐南安贞雪蔗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推广安贞雪蔗,2018年起,槐南镇连续举办两届安贞雪蔗丰收节,以劳动竞技等多种娱乐方式庆祝丰收,吸引上万名游客参与体验田园乐趣。镇上还成立西华农贸市场,积极帮助蔗农牵线搭桥,联系各地客商,最大限度实现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罗上生趁势将自家甘蔗田由原来2亩扩大到10亩,做大甘蔗种植规模。
优一产,接二产。每天早上7点,永安市金牛水泥有限公司300多名员工身着制服,浩浩荡荡走进厂区,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些工人80%都是当地村民。”槐南镇党委副书记操全杰说。2019年,金牛水泥项目竣工投产,农民变工人,像城里人一样,每天上班、下班,每月领工资,一下解决了周边近8个村的村民就业问题,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持久的优质保障。
人才振兴,引才聚力到田间
片区党委不仅帮忙解决土地问题,还引进农技专家提供技术服务。
罗上生种了20年甘蔗,全靠自己积累的经验,没有理论支持,种出来的甘蔗品质参差不齐,常常出现甘蔗茎外皮开裂现象。而甘蔗一旦开裂,糖分大量流失,难以咀嚼,影响口感,销路受阻。
镇政府为此请来省农科院、市农业局等部门的专家老师,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种植技术。“专家教我们如何选种,如何施肥,细化我们的耕作。”罗上生说。不仅如此,槐南镇按农业部要求,层层筛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粮食产能区、示范区,实行统一免费供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使用配方施肥。 经过专家改良,罗上生的甘蔗更脆更甜,卖相更好,亩产也比过去增加了20%以上。
近年来,槐南镇立足当地文化,围绕西华片区饮食文化资源和非遗文化资源,持续推广特色文化节,西华全牛宴便是其中之一。
“我就是看中槐南农产品种类丰富,玉米、甘蔗、水稻产量颇丰,这给肉牛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罗志旭家住槐南镇槐南村,从小跟着父亲放牛,对养牛情有独钟,长大后就读畜牧兽医专业,一直从事畜牧养殖相关工作。常年在外漂泊闯荡,罗志旭积攒了不少经验和资源。
正在建设中的槐南镇养牛基地
牛犊出生后的4-5个月因为抗病能力较弱,加上农户们缺乏相关的养殖技术,容易感染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成活率不高。罗志旭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加上多年从业经验,他摸索出了一套牛犊养殖路子。“每天什么时间喂食?饮食如何搭配?奶温、奶量控制多少?这些都是有讲究的。”罗志旭笑着说。
去年,看到槐南乡村振兴成效初显,牛系列饮食文化日趋成熟,罗志旭决定返乡创业,建设犊牛基地,发展集约化犊牛养殖,这在全省都还没有人尝试过。
槐南镇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由于牧场必须远离村庄,罗志旭将地址选在高山上,供电成了牧场首要解决的问题。镇政府积极与国网沟通,免费给牧场铺设电缆,帮他节省不少人力物力。
如今,罗志旭的牧场即将投产,每年最多能出栏近4000头牛犊,他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
文化振兴,乡土文化“活”起来
7月6日,永安安贞堡景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喜讯传到槐南,全镇上下欢腾。
近年来,槐南镇在安贞堡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新建安贞文化长廊、游客服务中心,完善旅游导览、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景区旅游功能,完善规范景区服务。
国家4A级景区——安贞堡
安贞堡建于清光绪年间,又名“池贯城”,位于永安市槐南镇洋头村,是国内现存最完好的清代夯土大型建筑,被誉为“福建民居瑰宝”“土堡之父”“中国建筑艺术的奇葩”。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活”起来,乡村旺起来。槐南镇党委政府围绕安贞堡这块“金字招牌”,深入挖掘溯源祠、江王祠、万金厝等古建文化,开发保护安贞旌鼓、打黑狮、杂剧作场戏等1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文化弘扬历史,用文化提振精神。
“槐南镇整合现有资源,将旌鼓文化、安贞文化、宗亲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融入民俗文化展演活动中,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槐南镇宣传委员童长辉告诉记者,2002年,永安市槐南南山安贞旌鼓表演队正式成立,150多名南山村村民敲响的安贞旌鼓,赴省内外展演,2017年至2019年,仅旌鼓商业表演近百余场,演出收入10多万元,旌鼓文化不仅成为槐南镇的民俗文化名片,还反哺了安贞旌鼓的保护与发展,形成了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如今,槐南有唱曲传承人15人,打黑狮专业队伍12支约120人,扛花梁队伍一支22人,杂剧作场戏54人,几乎家家户户有旌鼓,家家户户会敲鼓。
槐南特色——全牛宴
除了古建文化、非遗文化,槐南镇还有一项独特文化——银元文化。槐南镇的古银元文化历史悠久,据槐南镇乡志记载,1934年红军第九军团到槐南筹备军饷,西华民众筹措了数千枚银元支持红军北上抗日。
2018年,槐南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通过乡贤招商、土地置换、店面预售、村企联办等多种形式,盘活利用资源,新建西华古银元交易市场,为银元收藏者、交易者搭建行业交流、资源整合的专业平台。
7月14日,古银元交易市场内,南腔北调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生意一派红火。
“全国各地客商闻名而来,一年销售10多万枚银币。” 西华古银元交易市场阿贝收藏品店负责人罗春淋告诉记者,专业市场没建之前,只能靠自己去外地上门推销。如今借着这个平台,自己只要专心做好生产,销售量就比以前多了好几倍。
童长辉介绍,槐南古银元文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最”:从业古银元交易人数最多、修复古银元技艺最佳、古银元馆藏银元品种最多、古银元市场年交易额最大。西华古银元交易市场建成后拥有100余间店面, 80个临时摊点,可供300个摊位同时交易。年交易额可达12亿元,日平均交易银元可达2500枚,价值超过350万元。
探古堡、鉴古币、聆古韵、品古味。2019年12月28日,第四届安贞(中国)古银元交流会在槐南镇西华成功举办,全国各地上万名客商、游客探访安贞古堡,鉴赏古银币,观看安贞旌鼓,品尝全牛宴,槐南银元文化和古建、非遗、饮食等文化一同名扬国内外。
乡土文化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槐南镇依托古建文化、非遗文化银元文化等特色乡土文化,精心设计研学游、休闲游、周末游等线路项目,推动槐南粉干、槐南老酒、安贞雪蔗、槐南鸭干等乡村特产、体验农业、乡村餐饮等发展。在振兴乡土文化的同时,拓宽消费人群,增加村民收入,用文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生态振兴,打造宜居新镇
7月1日,槐南镇大街小巷到处活跃着“志愿红”,500多名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
槐南镇宣传统战委员童长辉告诉记者,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镇里通过微信小程序登记志愿者活动积分,达到积分便可兑换安贞堡旅游门票及家庭生活用品等,鼓励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村民参与率,形成清洁家园长效机制。
“保护母亲河”河道清扫活动、省道支线竹林环境整治志愿活动……打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平台,记者看到从一月份到现在,槐南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多次,乡村环境整治正步入生活化、常态化。
河道上的最美身影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仅仅是槐南镇优化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槐南镇党委政府探索实践农村区域化党建模式,引导村级发展抱团聚力,资源共享,提升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
“洋头村与洋尾、大垅等村统一进行垃圾清运,实行环境联治,各村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生态环境。”洋头村党支部书记池善鲕告诉记者,洋头村、洋尾村、大垅村、隔坪村同属西华片区,片区党委本着成本集约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统一协调投入35万元购买垃圾清运设备3台,投入7 万元购买8个垃圾箱分设于片区内的4个垃圾集中清运点,安排11个公益性岗位开展片区常态化保洁。
“公益性岗位保洁员既解决了农村常态保洁的问题,又让贫困户以自己劳动‘造血’,实现脱贫。”槐南镇组织委员冯桑桑表示。
“以前垃圾成堆,只能靠村里自行清理,甚至焚烧。现在每天都有专人清理,房前屋后干干净净,住的舒服。”洋头村村民罗联彬说。
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除了统一垃圾清运,西华片区还强化“路长制”、“河长制”及片区村落的“厕所革命”集中行动,先后安装路灯81盏、立面改造57栋、环境整治20处,拆除违章搭盖建筑7处1660 平方米,片区“治水、治脏、治养、治违”成效不断显现。
“西华片区党委牢固树立联片‘一盘棋’的工作思路,通过发展产业、整治环境、改善民生等措施,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冯桑桑介绍,西华片区党委一方面建立联村便民服务点,为片区村民集中提供政策咨询、事项代办、矛盾调解等服务。另一方面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推进槐南第二中心幼儿园、西华自来水厂、片区休闲步道绿化亮化工程等项目建设,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
花园式厂区——金牛水泥
打造生态宜居特色新镇,让群众和谐幸福感满满。近年来,槐南镇党委政府依托山地优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景色,修建环镇登山步道,建设西华银元市场、农特市场、西华湿地公园、安贞文化广场以及各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围绕扫黑除恶、禁毒禁赌等主题,开展七一文艺汇演、广场舞大赛、农民篮球赛等文娱活动,推动民生发展、乡风提升。同时,创新管理方式,探索实行购买社会服务,设置巡河员或专职保洁员等岗位,推动河道保护各项措施的落地生根,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随着休闲步道绿化工程、主干道亮化工程、多功能运动场、健康中心、西华区域性养老项目的一个个项目的相继建成,“宜居槐南”的特色新镇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