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和洋村古厝群)
下和洋村
福清市江镜镇·福州
下和洋,位于福清市江镜镇北大门南宵村东部,是该村下辖的13个自然村之一。
这个美丽的村落,古时有和洋渡与海上丝绸合之路连接,清初因和洋渡形成货场,后繁衍成村,至今完好保存着13座华侨古厝和3座学堂旧址。
也正是这里,走出了福清第一位中科院院士、著名气象学家高由禧;也正是这里,留存着全省第一所且福清目前仅存的一所自然村完小……(完小是指具备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的学校,也就是说有整个小学阶段,称之为“完全小学”,简称“完小”。)
(下和洋村古民居的指示牌)
秋分将至,凉爽的气候,很适合去走走。下和洋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秋空澄净如洗,绿树青翠。在蓝天碧树的掩映下,俨然的村舍,静美得像一幅油画。
齐整的柏油马路,把我们带到了南宵村,第一眼就是惊叹号:一栋栋小洋楼,鳞次栉比,街道也是车水马龙,折射出该村的富庶与繁荣。据介绍,全村共有2856户11625人,其中有3000多人在海外及国内其他省打拼,年村财收入50万元以上。
下和洋村的古民居群,是南宵村的一张文化名片。
村民们秉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着手打造和修缮古民居,再现并弘扬深入村落骨髓的人文之风,守住乡愁,守住文化的根脉,建筑风格各异,先后修缮了有“院士之家”、“医学之家”、“华侨之家”、“步云学堂”等连片古民居等20多栋古民居。
相连成片的古厝,布局合理,整齐划一,外观独具特色,既有南洋风格的华侨厝,也有福清地域特色鲜明的六扇厝、四扇厝等。
青砖路,红砖墙,造型精美的建筑,行走其中,宛如回到了古早的年代,触摸旧时光。
(一栋栋一排排小洋楼,鳞次栉比)
(村里的街道)
下和洋村的古民居群,是南宵村的一张文化名片。
村民们秉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着手打造和修缮古民居,再现并弘扬深入村落骨髓的人文之风,守住乡愁,守住文化的根脉,建筑风格各异,先后修缮了有“院士之家”、“医学之家”、“华侨之家”、“步云学堂”等连片古民居等20多栋古民居。
相连成片的古厝,布局合理,整齐划一,外观独具特色,既有南洋风格的华侨厝,也有福清地域特色鲜明的六扇厝、四扇厝等。
青砖路,红砖墙,造型精美的建筑,行走其中,宛如回到了古早的年代,触摸旧时光。
(青砖路,红砖墙,造型精美的建筑)
历史与文化共同浇灌了下和洋的特色古建筑,这些古厝虽历经近百年的风雨,却历久弥新。
时光荏苒。透过檐廊,依然能从每片砖瓦、每根梁栋上看到它们昔日的风韵:或雅致,或灵动,或威严。更难得是,在留存的20多座古厝里,仍有十多座有人居住,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古厝的完整性及珍贵的古厝文化,让古厝依然保有最初的生命力。
村民们一边积极修缮古厝,一边活化利用古厝。一是利用古厝各自的历史,建设纪念馆、展览馆,增加古厝含金量。二是在不破坏结构和风格的基础上,将部分古厝开发成民宿。目前,下和洋村已在古厝中建起了革命斗争史纪念馆、高由禧院士纪念馆、海丝与福清展览馆、夜校铜雕展览馆、古代乡村生活石器馆等。
时任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曾称盛赞南宵村是福州市乡村振兴的样板。
(行走在青砖路上,仿佛回到了旧时光)
下和洋村是远近有名的“学霸村”。村民以高姓为主,平均每户就有一名大学生。1949年前,就出了6个大学生。
然而,也正是这个从村头走到村尾只不过十多分钟的小村庄里,走出了福清第一位中科院院士——1920年,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高由禧就在这里出生。
(高由禧故居)
高由禧(1920~2001)福建福清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气象学家,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创始人。他对台风、季风、青藏高原西北干旱气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世界屋脊举行了两次为世界气象界瞩目的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收集了大量宝贵的观测资料。
除了高由禧这个顶流科学家外,他同班的高仁睦毕业于南京法政学院、高仁信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农经系(今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系)。这在时局动荡的1944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事情。
如今,这所小学还保留着最初的模样。虽然看起来有些破旧斑驳,但在村民心目中,它却是文化的殿堂,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值得珍视、守望,值得代代相传下去。目前,下和洋小学是福清第一所且现今仅存的一所自然村完小。
(建于1923年的下和洋小学就是高由禧曾经的母校。可别小觑这所乡村小学,它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培养了千余名优秀学生)
有村民坦言,其实,最初他们打算建造的是祠堂,光耀门楣。但是,几位重视文化教育的乡贤商量后决定,知识就是力量,只有知识能改变命运,诗书传家才能生生不息,下和洋小学便由此应运而生。
不仅如此,下和洋小学还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1947~1949年,施效人、张端机、张端哲等革命志士在融美初中和下和洋小学开展地下革命,出版印刷进步书刊。
经过修缮后,学校二楼打造成红色爱国革命纪念馆及党员关爱基金基地,还原当时地下革命党人的印刷活动场景及革命五老的英勇事迹。
(下和洋小学打造成红色爱国革命纪念馆及党员关爱基金基地)
不大的下和洋,传承各俱特色的科教世家、侨贤世家、数学教育世家、艺术世家、医药世家,人文荟萃成为下和洋的一大亮点。
在守望古厝的同时,从2008年开始,村里动员村民开展住宅小区建设。2014年,被列为福建第16批省级住宅小区建设示范点,成为福建省最大的新农村住宅小区。提高了村民居住水平,改善了村容村貌,是游客旅游观光,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新建的居民楼)
以下和洋村为标志的南宵村,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福建最美休闲乡村”“福州市文明村”“福州市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去下和洋“卡溜”
>>>乘车及行车路线
自驾:福清市区—S305省道—G228国道—南宵村下和洋
公交:在福清汽车站乘坐农村客运车“福清市公交公司—柯屿”班车,至南宵村站下车,票价5元,路程约30分钟。
>>>最佳游览时间:全年
>>>门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