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投笔从戎,祖藉厦门华人科学家林可胜的抗战事迹
2020-09-21 19:29 闽声传媒

2020 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逆风前行、迎难而上,以生命托起生命,凝聚起强大的抗疫力量,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为全国迎来了战胜疫病、春暖花开的曙光…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也有一群白衣天使,义无反顾地放弃安逸的生活,慷慨悲歌,共赴国难。

厦门海沧乡贤林可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出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

林可胜(1897—1969),祖籍厦门海沧,新加坡华人科学家,中国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1913 年,克绍箕裘考入爱丁堡大学医学院,获生理学、科学博士学位。

回国抗战

林可胜是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林文庆之子。虽然出生于新加坡,自幼受教育于英国,但在他“西化”的表面下,却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1924年,林可胜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获得生理学、科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成为北平协和医学院第一位华人教授。他创建了中国生理学会,又创办《中国生理学杂志》(英文版),为我国现代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image.png

1938年,中国红十字会人员参与建造为空袭受害者搭建的临时避难所,戴白色救护帽者为林可胜。(出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

在潜心治学的同时,林可胜时刻关注局势变化和中华民族安危。1937年,侵华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的卫生署长刘瑞恒倡议实行战时三合一政策,将卫生署、军医署、红十字会三股力量结合起来,提升战地救护效率。拥有海外背景、具备良好医学素养和出色组织能力、具有较高国际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林可胜,成为领导这支队伍的不二人选。

正在英国度假的林可胜接到电召后,立即赶回,临危受命。1937年底,中国红十字总会在汉口成立临时救护委员会(后更名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林可胜出任总干事兼总队长。他提出组建流动医疗队,将救护队员分成若干救护队,尽可能推进到前线,确保救护及时高效。

从1937年至1942年,救护总队共发展150支救护队、3420名队员,遍布全国主要战区,为抗战取得全面胜利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救护防疫

救护总队成立之初,战时医务人员的缺口成为制约队伍发展和救援的重要因素。

1939年2月,救护总队迁址贵阳图云关,林可胜领导救护总队人员,在此建设了抗战时期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战时医疗救护中心和军医培训基地。

他组建“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责成专家编写战时教学规程,配合救护需要开设各类课程,培训了2万余名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经过培训的战时医务人员从这里奔赴各战区,成为抗战时期抢救伤员的中坚力量。在1938年至1945年间,救护总队救治军民超过2200万人次。

image.png

缅甸红十字会捐赠卡车 (出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

抗战爆发后,传染病的流行愈加严重,许多伤兵死于疾病。林可胜坚持救护与防疫并重,1940年夏,他率队深入各战区考察军医设施,行走70多天,回贵阳后马上拟定预防水致传染病与肠胃病的计划,推广到各战区。他领导开展的灭虱站、新式厕所、饮水消毒、预防注射、卫生宣传教育等多项工作,有效预防了传染病发生。

在物资匮乏、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林可胜积极争取国际援助。1938年,晋江籍旅美华侨许肇堆等人倡议成立了美国医药助华会,林可胜通过许肇堆为救护总队募集到大量的药械、物资、资金,推动图云关总部建成疫苗工厂,实现自产伤寒、破伤风等疫苗,在国际援华物资通道被日军切断的困境下,保障了军民卫生防疫需求;建设中国血库,实现采血和输血功能,极大降低了抗战将士死亡率。

争取捐助

林可胜秉持人道主义,坚持国共联合抗日的主张,对所有抗战军队一视同仁,在救治官兵的同时不忘兼济四方百姓,他的博爱胸襟和救护理念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反响和支持,许多海外进步团体、个人以及爱国华侨慷慨资助。

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归国考察,对林可胜的工作极其赞许。返回新加坡后,陈嘉庚即刻以南侨总会名义汇款21万元,并筹谋其余捐助事宜。

image.png

林可胜(左1)与同事在其创建的中国首个学生生理学实验室(出处:协和医学院)

1938年至1942年,林可胜以其声望吁请国际援助,共募款6600万美元,而当时国民政府一年向美国贷款不过1500万美元。

他的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感召了一大批中国医学界精英,共同为战地救护和中国近现代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其中包括我国著名内科学家、厦门籍医生周寿恺奋勇追随林可胜,担任救护总队部内科指导员、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内科主任。国际援华医生白求恩、柯棣华等也都经由林可胜派赴边区服务。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